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不看《花甲男孩》


老實說,一開始是因為盧廣仲唱的歌才開始追《花甲》的。那首片頭曲〈魚仔〉游來游去,從〈大人中〉游到現在,還定不下來。當初在〈大人中〉裡聽到「長大後誰不是離家出走/茫茫人海裡游」,不誇張,差點哭出來。

或許是跟作者楊富閔同年出生,都是解嚴後的七年級囝仔。電視劇裡有太多既視感,同樣是鄉下孩子到台北讀書、生活和打拼,卻一事無成;和父執輩們像長不大的男孩們上演大家族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

在看《花甲》時總感覺那彷彿自己的故事在電視上演出。幕後花絮裡導演提到整劇主調設定為一荒謬喜劇,但對我來說,那故事卻真實到令我懷疑是否在我這一輩的人中,會不會大家其實都有著這樣荒謬的背景。

曾看到有人回應此劇有點「粗」,夾雜許多鄉土俚俗的台詞,但你知道,對我來說,那聽來是多麼親切與自然。導演也提到,並沒有故意要講髒話或是不雅的台詞,但這樣不刻意的表現更能凸顯每個角色的個性。我總覺得,對比在現今社會中,有太多用盡心機、道貌岸然的「雅」;劇中通俗鄉土的「粗」,那才是真摯的情感流露。

但其實也是很擔心廣仲的演技啊(也擔心太多),有幾幕我幾乎分辨不出到底是哭還是在笑,畢竟小小小的眼睛搭配大粗框眼鏡,以及總感覺傻傻的笑容,確實不好表達情緒啊!(幾次我都好擔心他念完台詞後就會脫口而出『耶』!)但出人意料地,廣仲特殊的表演風格卻更符合劇中主角設定,幾場已廣為人知的對手戲,也令人驚艷不已。

我極其後悔當初在員林火車站前墊腳石書店沒買下還是藍綠色背景,男孩坐在水泥圍牆上晾著兩隻腿的《花甲男孩》(但前兩天買的增訂新版封面也饒富趣味)。那時邊等著媽媽來接送,一邊翻閱〈眠哪會這呢長〉,想起大家族裡的幾場葬禮——確實是,每天庸庸碌碌忙得暈頭轉向的我們,荒謬地卻總得等到某人的告別式,才發現自己不是失根的蘭花,亦是「有家可歸,有棺可扶」的家族網絡裡的一員。

〈魚仔〉裡的「這幾年我的打拼跟認真/都是因為你」那總不想被人家瞧不起,在異鄉吞忍著許多苦的打拼辛酸吶喊,太俗濫的歌詞了,但每每聽來,卻都是重擊內心的莫大鼓勵。或許長大後每個人確實在某種形式上,都在離家出走。但我始終相信,總一定有一個地方,永遠在等我們回去。

當然還有更多,但說了這麼多還不去看花田少年,啊不是,是《花甲男孩》,那你去跟盧廣仲和楊富閔道歉。


2 則留言:

  1. Whatever passions, interests, or career paths they may choos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written word will be at the center of all they do. http://o6ey8ov7bv.dip.jp http://jwm5pbs7sl.dip.jp http://m2z0wuwl7c.dip.jp

    回覆刪除
  2. I am looking for someone who is proficient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in research, To write a plan for my network managment and security. http://eww5pru4bb.dip.jp http://45g8pmlnk1.dip.jp http://46oqzvyard.dip.j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