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跟診


 
從穿上白袍的那一刻,就是無數跟診時光的開始,從見習醫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專科醫師訓練的過程當中,總是有無止盡的時間被安排跟診。
 
在見習醫師階段,因為不具執業資格,且剛接觸臨床工作,每一件事都是陌生的。因此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學長姐或是老師們的一舉一動,小心不要擋住了別人的移動路徑,在夾縫中當一個「專業路障」,每天只想著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下診。
 
到了實習階段,開始自己看病人了,在跟診的時候免不了思考著自己在看診的時候是否忽略了什麼細節,是不是和老師們的臨床步驟有些不同,試著修正自己的錯誤。當然也要摸熟每個跟診老師的底細,慣用的器械擺設與看診模式,誤觸地雷絕對是殺無赦的小癖性,謹記著上家所交代的所有施行細則,在換科的前一晚還要在心裡默念三百遍方能入睡。
 
譬如A醫師,跟診的時候絕對要保持嚴肅的態度,謝絕談笑風生;譬如L醫師,實事求是,每一個步驟務必講求確實到位,絕不馬虎;譬如K醫師,總是溫文儒雅,跟診時無不如沐春風;譬如Z醫師,熱衷教學,跟診時筆記抄不完,時而發現新大陸般呼叫眾學生圍觀……
 
跟診的目的在於讓年輕醫師可以有機會學習資深醫師的臨床經驗,許多的寶貴經驗是很難從課本中體會的。藉著跟診,讓年輕醫師在自己看診或施行一項自己沒做過的術式前,可以有師父領進門般的體驗。
 
因此跟診的時候,除了認真的suction外,其實也就得把自己當成是正在看診的醫者。一邊觀察老師們的每個動作,也一邊模擬著自己的看診。將自己融入其中,才能夠了解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體會老師們的每個步驟所代表的意義及神邏輯。
 
跟了好幾年的診,回想起來,那些在跟診的時刻學習到的小細節與小知識,才能夠造就今日的我。現在的跟診與初進臨床時的懵懂時光,內心的冷暖變化,也只有自己知道。而當我面對每個病人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也烙印著過往師長們所教導的點滴醫者風範──那是無數個小痠痛與小緊繃所慢慢積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