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聽牙醫的話



幾年前看到牙醫師公會的統計,牙醫師的平均年齡居然不到耳順之年,對於當時剛畢業考取執照的我而言,著實對未來感到失魂落魄(心裡想著人生居然糊里糊塗地快過了一半),雖然後來了解到那項統計是牙醫師請領死亡保險給付的平均壽命,而非真正的牙醫師平均年齡,內心總算寬慰不少。

開始工作後,漸漸明白多年前看到的那份統計其實不無道理——在外人眼裡,牙醫師的工作總是給人外表光鮮亮麗,表現專業自信(並隨時露出燦爛笑容與明眸皓齒)的態度——但真相卻是,牙醫師無時無刻處於高壓的環境。小時候家裡做的是鞋業代工,如今想來,自己的工作是那樣地似曾相識。和父母踩著針車裁縫鞋面與滾邊一樣,牙醫師腳踩踏板時緩時快,手握磨牙手機小心閃過患者軟嫩的嘴邊肉;眼神專注於患齒,一邊還要俐落地瞄著患者緊繃的身體,一邊安撫不安的情緒。同時,外頭候診區眾多的眼神深深企盼,助理時而跑進診間,低聲詢問:「下一個還要等多久?」

經常一整天看診下來,肩頸腰椎痠痛,雙眼乾澀昏花,此時又特別需要十分不健康的療傷系食物(諸如鹽酥雞、滷味、手搖飲料等)的慰藉。久而久之,茶餘飯後的話題常圍繞在某某指壓按摩效果十足、哪家眼科大推,以及最近是不是又發福了……之類的話題。除此之外,含有揮發性物質的牙科材料、病人的飛沫血液、高分貝的高速手機以及尖銳器械等,都是牙醫師的健康殺手。難怪前兩年在美國的研究中,牙醫師竟名列最不健康的職業之首。

因此,聽牙醫師談養生之道完全是一件請鬼拿藥單的事情。然而,這些外在的傷害對於牙醫師來說早已司空見慣,而壓垮牙醫師崩潰日常的最後一根稻草,卻往往是患者無心的一句話……

「神經為什麼不能一次抽乾淨,到底還要來幾次?」(我比你還想趕快結束啊!)
「你們這裡作假牙好貴喔,我在某某診所一顆假牙才五千,三顆還打八折呢!」(我給你的治療可沒打折呀!)

最近因為一本在書店衝上暢銷排行榜的口腔衛教書,在牙醫界掀起巨大波瀾。作者雖同是牙醫師,但內容卻與現今牙科治療的準則大相逕庭,並搭配令許多牙醫師噴飯的插圖。這樣的書籍能夠登上暢銷排行榜,不也顯示著許多人不願接受正統的治療,寧願尋求旁門左道,只為了當下的方便、快速、便宜?

牙科治療是十分精細且耗費時間的工作,舉凡根管治療(不是鋼管治療!)、牙周手術、磨牙印模等,這也是為何牙科常需要事前約診的緣故。而時常看到患者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與快速,做上了邊緣不合的假牙,或是隨便找了無牌的密醫做了不確實的治療而衍生出更大的問題。雖然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民眾本來就有自由就醫的權利,但患者若因此養成了逛診所或逛醫院(hospital shopping)的習慣,終究可能成為猶如燙手山芋的「人球」,而被醫師另請高明了。

看診一段時間,總是能在診間遇到正值窈窕年華的少男少女,妝容滿面,但張嘴一看卻令人搖頭。很難想像,在牙醫診所比便利商店還多,看診如此方便的台灣,許多年紀輕輕的俊男靚女卻已滿口殘根敗齒。通常得等到痛到受不了或是臉腫如豬頭時才肯就診,大部分的原因往往是「害怕看牙」。許多有嚴重「牙科恐懼症」的人,由於莫名的懼怕而不計一切地逃避看牙,等到轉變成急需侵入性治療的牙科急症時才就醫,更加深了對於牙科治療的恐懼,便容易落入「恐懼的循環」之中。

但多年的經驗告訴我,關於看牙這件小事,逃避並不可恥,但逃避卻會讓你「無齒」。

或許很多人以為牙醫師每天幫人看牙,自己一定不怕給人看牙?老實告訴你,我怕死了!每次請同事幫我洗牙時,那吱吱作響的超音波洗牙機頭游移在齒間,感覺全身寒毛直豎,時而幾顆牙特別敏感,頓時酥麻的感覺傳遍全身,整個人都要萎軟在診療椅上。當然更別說那萬惡的磨牙手機了,堪稱人間十大凶器之一,那高速運轉的聲響或許是許多人在夜深人靜時徘徊不去的夢靨。

但為了顧及門面(總不能身為牙醫師卻滿口爛牙),因此自己對於牙齒的保養特別重視,除了少吃零食之外,三餐過後一定認真地使用牙線,儼然成為「一餐不用牙線,便覺面目可憎」之人。

因此每當患者問我,可不可以只用漱口水就好?可以一天只刷一次牙嗎?面對這些不是很想知道答案卻只希望可以聽到安慰自己偷懶心情的問題,身為一個專業的牙醫師早就刀槍不入,馬上收起笑容,苦口婆心地進行口腔衛教。我喜歡用很生活化的方式比喻:請問地上有陳年汙垢,你會只用水沖而不拿起刷子用力刷洗嗎?抑或是,請問你一天吃三餐都只洗一次筷子湯匙嗎?

即使身為牙醫師,也不可能經歷所有的牙科治療,因此常常從病人身上學習到更多。我喜歡請患者描述疼痛的樣貌——尖銳痛?鈍痛?是喝冰水痛還是喝熱水比較痛?不咬東西的時候會痛嗎?癢癢的痛還是腫痛?——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關於牙痛的各種態勢,必須傾聽並了解患者的主訴才能夠得到確實的診斷。言叔夏筆下的牙疼是很難讓人起照顧心的:「蛀洞裡傳來咻咻聲,像有蛇鑽過。」在我看來,那應該接近教科書中的「搏動性痛」(Throbbing pain),代表著齲蝕幾近牙髓,呈現不可逆之牙髓炎了。

甚至,牙痛也容易讓人對於未來懷憂喪志,牙痛的日子像窗外綿綿細雨,病了的牙床像泡爛的街,軟浸軟浸的爛。盛浩偉對於蛀牙的註解是:「蛀牙的當下,就預告了這顆牙的未來不會更好,只會更糟,就像某些事情一旦發生,便再也無法彌補。」而詩人黃羊川寫道:「痛苦如蛀壞的牙,除了拔除,沒有藥醫。」每每看到這裡,脆弱的內心又開始吶喊,「不是這樣的,別輕易放棄啊!」齲蛀的牙齒只是暫時生病了,經過治療後還是有機會恢復健康,咀嚼生命的美好,請不要放棄治療啊!

在診間有時容易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可能是經驗豐富且待人和藹可親的某教授級醫師卻被病人咆哮;而做事丟三落四菜逼八的某實習醫師卻不可思議地收到了病人的感謝函。老一輩的人常說「病人醫師緣」,成為彼此的病人與醫師確實是一種得來不易的緣分。因此看診久了,遇到tone調磁場不對的病人,即使已經花了大半時間解釋病情,卻還被抱怨投訴的情況,也逐漸能夠釋懷。因此,不需要有名醫迷思,找到一位能夠仔細傾聽你的不適,令人感到信任的牙醫師是十分重要的。

資訊便利的時代,病人也需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曾看過某個經營部落格有聲有色的學長,將患者的期望:「要快、要好、要便宜」,三個願望畫成三個圓,而三者的交集是「暫時不存在於地球」。確實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代價的,而我們如何能期待不勞而獲。但不變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別讓小洞蛀成了牙痛,牙痛變成心痛。


因此,朋友啊,我終究不敢反問你,多久沒看牙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