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話
但不必發出聲音
我們傾聽
不靠介質傳遞
每個人擁有一種語言
翻譯給願意交換腦袋的人
我們對看
但眼神失焦
我們談論
皆是無關輕重的旁枝
練習人們聽不懂的辭彙
表達自己的悲哀
我們的悲哀起因於錯身的列車
短暫的交會,並不為
彼此停留
禮貌地鳴笛表示
「不必讓位
我會自己快速通過」
也許演說就該停止了
肚子餓了
掌聲會為你留下
這堂課,除了虛偽
我應該學不到什麼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十七記事
──電影《回到十七歲》觀後有感
電影裡的主角憤怒並埋怨週遭的生活,與妻子協議離婚,子女不願理會他,奉獻十幾個年頭的公司將升遷的皇冠賜給一個剛來兩個月的年輕人,所有的事情皆與自己所願相違。開始回想自己的人生究竟在何處走了岔路,蝴蝶效應,風吹塵飛,終究一失足成千古恨。於是老天給了主角一個機會重新來過,將他推入通往過去的巨大漩渦,回到人生下坡的原點,挖掘當初埋下的伏筆,回到,記憶中的十七歲。
如果一切皆能重新來過,如果,我們可以重新選擇。十七歲,高二,距離現在兩千多個日子以前,我們年輕得像是一群小獸,張牙舞爪,但世界並沒有供給太多廣闊的草原,供我們奔馳、跑跳,我們只能拿起筆桿,在試卷的邊緣匍匐前進,一步一步,找尋所有可能的解答。
要回想起所有的情節令人難以招架,因為時間流逝得很快。那時我對於生活幾乎無可挑剔,清晨五點半起床,搭乘校車跨越大肚溪,大部分的校車時間是處於昏迷狀態,只有到了學校後,隱隱的頭痛才會稍微記起路途中我們一個個悲壯地撞向車窗,彷彿是向睡眠不足提出的無言抗議。到校後固定會有晨考,但是大家的視線不停往外盼,那時唯一的消遣便是看誰今天又遲到,準備在走廊上被老師的口水淹沒。
高中生活,一天八節課,下課後大家自發性地留下來晚自習,因為班導總是不停地告誡我們,高二的寒假我們便得披上戰袍上場。滷味、便當的香味在晚飯時光後逐漸褪去各自的風采,我們一一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關上門窗,日光燈閃爍,冷氣機嗡嗡作響,世界被我們拋在窗外,我們思考教科書上的問題,實數與虛數,牛頓的蘋果與量子的宇宙。
那時我們的教室在五樓,教學大樓的最頂層,趴在走廊的欄杆上就可以看到不真實的未來在遠方。有時晚自習看書看累了,一群人便將課桌搬到走廊上,以欄杆當桌,以課桌當椅,從社會祖的那邊環環相連到自然組這裡,大家轉換陣地,在月光下閱讀。但我們一個個都是醉翁,不在酒也不在月光,更不在書本上的浩瀚迷宮,大部分的視線都落向夜裡通亮的球場,那裡總是有更為歡快的氣氛令人嚮往。
十七歲的生活幾乎是無可挑剔,日復一日,我們緩緩前進,往同一個方向出發。唯一的洪流沖散靜謐的日常是父親的病,於是我獨自外宿至學校旁的社區,讓母親不必再舟車勞頓為了我的生活而可以專心照顧父親。我住的雅房是在一個小家庭的公寓裡,大部分的時間為了避免尷尬,我儘量不在屋內走動,靜靜地蜷縮在自己的房間裡,找尋適當時機溜進浴室盥洗,並徒手與自己換洗的髒污衣物奮鬥。
直到某個颱風夜裡,風雨無情地拍打著窗外的盆栽,重感冒侵襲著我,我用虛弱萎頓的連續咳嗽無力地與其對抗。後來公寓的女主人敲了敲我的門,遞給我一碗熱粥要我趁熱喝了,颱風天就別再冒雨出去覓食,那時我才驚異起原來女主人並非台灣人。
同一個屋簷下,不同的空間,有人仍關心著自己是一種莫名的感動。而我卻自以為過著無謂的獨善世界,想像未來就算一個人,依然可以闊步前行。然而,膨脹的倔強卻在颱風夜裡被一碗熱粥打得完全敗北,關上門後,耳邊仍迴盪著,不夠再自己添,煮了一鍋放在飯桌上……
父親是要我學醫的,那也同樣存乎於眾多島上父母的心中,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醫學的道路是如何,而我們卻也沒有太多的深入足以說服他們,其他的道路有更為豐甜的果實。但父親並不強迫我走向何方,我想那時他或許已經意識到,無法與我共同前進了,倒不如,讓我自己設定生命的座標。
十七歲,寂寞的年紀,便要我們決定自己,為自己負責,似乎像是在陌生的城市隨意搭上公車,下一站抵達何處都不清楚。
但似乎冥冥之中,萬物皆已註定。如果在我七歲的時候你問我,將來要做什麼?我會告訴你,當老師;如果在我十七歲的時候你問我,我的答案或許是作家。但是最後我走上了醫學的道路,在大學校園裡一轉眼已過了四個年頭,已經開始見習的隱形生活,再過一年,便得開始面對病人,進入無日無夜的實習階段,之後準備國考,準備研究所或是住院醫師考試、專科醫師考試;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
如果在我面前,有個巨大的漩渦可以回到十七歲,我絕對會不假思索地縱身跳入,然而,我並不想改變任何的情節,但是我會更加努力地體會每一天,把握與親人相處的時光,悲傷或是喜樂的。不要逼迫自己長大,青春離去便離去了,不會輕易地再年輕一遍。
你的十七歲開始了嗎?張開雙手迎接它吧。
明道文藝 403期 2009.10
電影裡的主角憤怒並埋怨週遭的生活,與妻子協議離婚,子女不願理會他,奉獻十幾個年頭的公司將升遷的皇冠賜給一個剛來兩個月的年輕人,所有的事情皆與自己所願相違。開始回想自己的人生究竟在何處走了岔路,蝴蝶效應,風吹塵飛,終究一失足成千古恨。於是老天給了主角一個機會重新來過,將他推入通往過去的巨大漩渦,回到人生下坡的原點,挖掘當初埋下的伏筆,回到,記憶中的十七歲。
如果一切皆能重新來過,如果,我們可以重新選擇。十七歲,高二,距離現在兩千多個日子以前,我們年輕得像是一群小獸,張牙舞爪,但世界並沒有供給太多廣闊的草原,供我們奔馳、跑跳,我們只能拿起筆桿,在試卷的邊緣匍匐前進,一步一步,找尋所有可能的解答。
要回想起所有的情節令人難以招架,因為時間流逝得很快。那時我對於生活幾乎無可挑剔,清晨五點半起床,搭乘校車跨越大肚溪,大部分的校車時間是處於昏迷狀態,只有到了學校後,隱隱的頭痛才會稍微記起路途中我們一個個悲壯地撞向車窗,彷彿是向睡眠不足提出的無言抗議。到校後固定會有晨考,但是大家的視線不停往外盼,那時唯一的消遣便是看誰今天又遲到,準備在走廊上被老師的口水淹沒。
高中生活,一天八節課,下課後大家自發性地留下來晚自習,因為班導總是不停地告誡我們,高二的寒假我們便得披上戰袍上場。滷味、便當的香味在晚飯時光後逐漸褪去各自的風采,我們一一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關上門窗,日光燈閃爍,冷氣機嗡嗡作響,世界被我們拋在窗外,我們思考教科書上的問題,實數與虛數,牛頓的蘋果與量子的宇宙。
那時我們的教室在五樓,教學大樓的最頂層,趴在走廊的欄杆上就可以看到不真實的未來在遠方。有時晚自習看書看累了,一群人便將課桌搬到走廊上,以欄杆當桌,以課桌當椅,從社會祖的那邊環環相連到自然組這裡,大家轉換陣地,在月光下閱讀。但我們一個個都是醉翁,不在酒也不在月光,更不在書本上的浩瀚迷宮,大部分的視線都落向夜裡通亮的球場,那裡總是有更為歡快的氣氛令人嚮往。
十七歲的生活幾乎是無可挑剔,日復一日,我們緩緩前進,往同一個方向出發。唯一的洪流沖散靜謐的日常是父親的病,於是我獨自外宿至學校旁的社區,讓母親不必再舟車勞頓為了我的生活而可以專心照顧父親。我住的雅房是在一個小家庭的公寓裡,大部分的時間為了避免尷尬,我儘量不在屋內走動,靜靜地蜷縮在自己的房間裡,找尋適當時機溜進浴室盥洗,並徒手與自己換洗的髒污衣物奮鬥。
直到某個颱風夜裡,風雨無情地拍打著窗外的盆栽,重感冒侵襲著我,我用虛弱萎頓的連續咳嗽無力地與其對抗。後來公寓的女主人敲了敲我的門,遞給我一碗熱粥要我趁熱喝了,颱風天就別再冒雨出去覓食,那時我才驚異起原來女主人並非台灣人。
同一個屋簷下,不同的空間,有人仍關心著自己是一種莫名的感動。而我卻自以為過著無謂的獨善世界,想像未來就算一個人,依然可以闊步前行。然而,膨脹的倔強卻在颱風夜裡被一碗熱粥打得完全敗北,關上門後,耳邊仍迴盪著,不夠再自己添,煮了一鍋放在飯桌上……
父親是要我學醫的,那也同樣存乎於眾多島上父母的心中,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醫學的道路是如何,而我們卻也沒有太多的深入足以說服他們,其他的道路有更為豐甜的果實。但父親並不強迫我走向何方,我想那時他或許已經意識到,無法與我共同前進了,倒不如,讓我自己設定生命的座標。
十七歲,寂寞的年紀,便要我們決定自己,為自己負責,似乎像是在陌生的城市隨意搭上公車,下一站抵達何處都不清楚。
但似乎冥冥之中,萬物皆已註定。如果在我七歲的時候你問我,將來要做什麼?我會告訴你,當老師;如果在我十七歲的時候你問我,我的答案或許是作家。但是最後我走上了醫學的道路,在大學校園裡一轉眼已過了四個年頭,已經開始見習的隱形生活,再過一年,便得開始面對病人,進入無日無夜的實習階段,之後準備國考,準備研究所或是住院醫師考試、專科醫師考試;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
如果在我面前,有個巨大的漩渦可以回到十七歲,我絕對會不假思索地縱身跳入,然而,我並不想改變任何的情節,但是我會更加努力地體會每一天,把握與親人相處的時光,悲傷或是喜樂的。不要逼迫自己長大,青春離去便離去了,不會輕易地再年輕一遍。
你的十七歲開始了嗎?張開雙手迎接它吧。
明道文藝 403期 2009.10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高速公路
窗邊的雲已灰
像極倉皇上台的演員
雜抹的眼影已糊去
滴落的雨淅淅瀝瀝
口條亦斷斷續續
窗邊的每輛車都趕著
也互相讓著
不願去觸碰彼此的傷口
前方模糊,窗已被我呼吸溶化
暗自落淚神傷
你在幾百公里外,我正
前往的所在
你亦如途中興起的閘道
管制所有與理智背馳的失速
像極倉皇上台的演員
雜抹的眼影已糊去
滴落的雨淅淅瀝瀝
口條亦斷斷續續
窗邊的每輛車都趕著
也互相讓著
不願去觸碰彼此的傷口
前方模糊,窗已被我呼吸溶化
暗自落淚神傷
你在幾百公里外,我正
前往的所在
你亦如途中興起的閘道
管制所有與理智背馳的失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