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爽約


一早就看到同事在診間晃蕩,看他迎面而來露出一臉無奈,不消說我也知道,又被病人放鴿子了。「爽約」或可列入牙醫師最不想面對的事情前三名──前兩名分別是「牙痛才來」以及「不耐久候」──無論是補牙拔牙、磨牙咬模,或是更複雜的根管治療甚至牙周手術等,都是需要耗費許多時間與心力才能詳細治療。因此,牙科多採預約制。「預約」即「事先約定」之意:醫師根據每位患者病況不同,擬訂治療計畫,患者與醫師事先約定好,彼此將時間保留下來,為的是讓治療能夠完善。但一旦患者爽約,對醫師而言便感覺到內心的背叛,一通取消預約的電話也沒有,更是讓醫師懷抱著梁柱,任大水沖垮日常,於診間載浮載沉,幾乎要對人與人之間的約定失去了信心。

不時能夠從臉書上看到同為牙醫師的朋友抱怨,今天又被幾個病人放鳥了,覺得時間蒼蠅般嗡嗡飛走,人生有再多的春夏秋冬都感覺不夠。後來和同事歸納出幾個重點:退休無事的老先生、老奶奶最守時,平生已無大事,只為維持一口好牙而煩心。有的甚至前一天為慎重起見早早休息,因此總是一早準時報到,爽約機率微乎其微;然而,年輕紅男綠女最常爽約,總是有比看牙更重要的事,即便前一天託助理好心提醒,卻總能在約診時間過了許久後仍不接電話,彷彿大衛魔術,人間消失一般。此外,若電話那頭說,「已經出門好一陣子了」──表示才剛出門;若是「馬上到、馬上到」──那就還要半小時;若電話響了許久被按掉不接,那或許是真的快到診間了……

不過,慶幸的是,在爽約面前,無論是資深的主治醫師或是年輕的實習醫師,幾乎人人平等,或多或少都有被爽約的經驗。因此,時間一久,也比較能夠自我調適與釋懷,相信緣分這件事,莫強求。然而,在我心中總是相信人性本善,始終掛念著患者一定有比看牙更重要的事急需去處理──可能是錢包丟了、家裡的狗病了、門鎖壞了、路上塞車了──而無法依約前來。甚至個性多慮的我,在患者撥了好幾次的電話轉入語音信箱後,擔心會不會在路上有個三長兩短,聽見救護車聲咿呀咿呀穿越院區,令人坐立難安。

曾聽聞某學長曾為一高齡八九十的老太太製作全口假牙,經過好幾次的約診,總算來到裝上假牙的那一天,結果平日總是準時的老太太居然未出現,內心惴惴不安的學長打電話到患者家裡詢問後才知道,老太太昨天安詳地走了。後來家屬還是來把假牙取回,希望能夠燒給天上的老太太,並和學長不停道謝。然而,老太太在學長的約診本上卻只能永遠地爽約了。還有一次,一位固定三個月回診的患者在看診當天的電腦上取消了約診,點進系統後,才發現患者昨日因心肌梗塞入院,電腦左上角以紅字註記:「已死亡」。當下同樣也是令人不勝唏噓,感嘆人世的無常。


因此,也慢慢接受可能被爽約的事實,畢竟醫療不是服務業,無法像餐廳訂位般要求預付訂金,或是把常爽約的患者列為拒絕往來戶。只能往好處想,可能患者的牙不痛了,和可愛的男朋友女朋友約會去了;可能只是睡過頭忘記了,可身體還是健健康康、無病無恙,意外和死亡都還離我們遠遠的。也剛好趁著這樣的空檔,偷得浮生半日閒,在繁忙的醫療日常中喝口水,讓久坐的身體伸伸懶腰。即使如此樂觀的心態,但最不願意見到的還是距離休診只剩五分鐘,患者此刻姍姍來遲,一副「我才剛來,你卻要走」的表情,此時我也只能略帶抱歉地請他下次請早了。

聯合報副刊 2016.7.25